面对新工艺带来的成本上涨,韩来栋先生在会议室中力排众议,果断决定将产品涨价三元,以试运行为先。家族其他成员也认为值得尝试,若效果不理想再开会调整。
公司随即启动了从源头到终端的生产流程变革,管理层史无前例地深入车间,全程跟踪每一个环节。
这并非企业危机下的挣扎求生,也非客户施压所致的被动改变,而是一场彻底的自我革命。
起初,家族高层并未立志要成为行业第一,初衷只是希望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可控的人为损耗、降低次品率,实现稳定达标,从而保障合格产品的及时交付。
随着新工艺产品陆续下线,渐渐在最后的出货环节出现积压。负责营销的韩来栋先生开始主动打电话推销。
那时的电话还很简陋,远非现在的智能手机。他一个一个拨出电话,耐心而全面地向客户解释新产品的优势:不会断板、表面超平、选用优等原材料——当然,也顺带涨了三块钱。
原本以为会遭到客户的质疑甚至责骂,却没想到,尽管大家起初难以相信,最终却纷纷疯狂下单。刚生产出来的几万张板,竟被三位客户一扫而空。
韩来栋先生有些茫然,甚至不敢继续打电话了。
当天下午,公司家族高层再次召开紧急会议。会议最终只有一句结论:扩大生产,增加人力与设备!
于是,韩宇来迎来了创业以来第一次疯狂的春天。订单络绎不绝,生产供不应求,全国客户蜂拥而至。
“给我货,不给不走!”
“缺钱吗?我带了五十万现金,不够我再叫家里送!”
“老韩,你不给我货可真不够意思……”
“老韩你知道吗,大货车刚停到我家门口,还没卸货,客户就爬上车自己抢着分货——根本控制不住!”
改革大获成功,家族成员喜笑颜开。创业第一年,在经济尚未腾飞、一个厂长月工资还不到两千块的年代,韩宇来实现盈利超过一千万元。
这并非危言耸听,也不是夸大其词。新工艺的问世,引领了三合板领域的高端制造潮流,而全国唯一掌握该技术的,只有韩宇来公司。
凭借这一次创业春天的爆发,韩宇来仿佛开启了“外挂模式”,一举跻身行业名企之列——尽管在总体排名上仍落后于许多综合型企业,毕竟它只是在一个细分领域“三合板”中打出了名堂。